智能仪表

RGB OLED或许成移动端显示新方向:国产厂商集体发力,1.5K精细度机型或明年将落地

2025-11-03 14:10  浏览:194

消息称,RGB OLED 正逐步成为移动端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面板厂商在这一赛道的动作愈发密集 —— 除华星光电外,京东方与维信诺均已完成 RGB OLED 样品研发并对外出样,天马微电子虽暂未公开相关产品,但结合其近期设备采购与技术储备动态,行业内普遍认为其跟进只是时间问题。这场由国产厂商推动的显示技术升级,正慢慢改变高端屏幕市场的竞争格局。

消息称,RGB OLED 的核心优势在于重构了子像素显示逻辑,通过红、绿、蓝三色子像素独立排布,彻底摆脱了传统 OLED 依赖子像素复用的局限,这让 1.5K 分辨率实现了远超预期的精细度表现。有供应链信息显示,京东方最新出样的 RGB OLED 面板,在 1.5K 分辨率下子像素数量已达到 938 万个,实际显示效果接近传统 2K 屏幕,而功耗却降低了 26%。这种 “高精细 + 低功耗” 的组合恰好契合终端厂商对旗舰机型的需求,消息称某头部终端品牌已在明年规划的旗舰机型中测试该面板,重点验证其在高清视频播放、大型游戏场景下的稳定性,目前反馈显示 “精细度没有明显短板,长时间使用时续航优势比传统 OLED 更突出”。

在关键技术适配层面,国产 RGB OLED 已实现多维度突破。被行业关注的 LIPO 封装技术,此前多应用于特定场景,如今在手机 RGB OLED 面板上的规模化应用已取得进展 —— 消息称该技术通过液态高分子材料低压注塑成型,将屏幕排线与中框紧密结合,可使屏幕下边框宽度缩减至 1mm 水平,同时提升屏幕抗摔性能。京东方在测试机型中还将这项技术与 LTPO 自适应刷新率结合,实现 1-120Hz 的瞬时切换,配合新开发的微棱镜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显示功耗;维信诺的出样产品则侧重护眼体验,其 RGB OLED 面板搭载 4320Hz 超高频 PWM 调光,通过工艺与算法优化,在低亮度场景下仍能保持画质均匀性,同时缓解了 OLED 长期存在的烧屏顾虑。

天马微电子的跟进态势同样值得关注。消息称,厦门天马显示近期已为其第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补充采购线蒸发源等关键设备,中标金额达 9379 万元,同时启动了喷墨打印设备招标,而这两项设备均与 RGB OLED 的量产工艺密切相关。结合其在 SID 2025 展会上发布的 SLOD 技术 —— 该技术具备低功耗、高亮度特性,功耗较常规 OLED 降低 30%—— 业内推测,天马后续推出的 RGB OLED 样品可能会集成这类技术,将指纹识别、色温感知等传感器融入屏幕底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国产厂商的技术突破,也让终端品牌的布局节奏加快。消息称,小米旗下旗舰机型小米 17 Pro Max 已确定搭载 RGB OLED 面板,其采用的 “超级像素新国屏” 正是华星光电的 RGB 方案,相关团队通过三年协同攻坚,解决了手机端高密排列的工艺难题。除已曝光的测试机型外,荣耀、OPPO 等品牌也在与京东方、维信诺对接,重点关注 RGB OLED 在折叠屏设备上的应用潜力 —— 由于 RGB 排列的色彩一致性更优,折叠屏展开后的大屏显示效果较传统 OLED 提升明显,目前实验室数据显示色彩偏差值可控制在 1.2 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场 RGB OLED 的技术竞赛,本质上是国产显示产业链自主化的一次集中体现。消息称,此前高端 OLED 市场长期由海外厂商主导,其工艺成熟但成本高昂,而国产厂商通过技术创新找到了新路径:京东方、华星光电在现有产线基础上优化工艺,减少设备改造投入;维信诺通过自有 ViP 技术提升像素密度,避免核心技术依赖;天马的喷墨打印布局则着眼于长期成本控制,为后续量产降低门槛。目前国产 RGB OLED 的量产成本已较海外同级别产品降低 15%-20%,这意味着明年不仅旗舰机型,部分定价在 3000-4000 元区间的中端机型也有望搭载该技术,让高精细显示体验加速普及。

从用户感知来看,这些技术突破最终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体验升级:更窄的屏幕黑边让整机外观更精致,更清晰的文字显示减少长时间看屏的视觉疲劳,更低的功耗延长手机续航,超高频 PWM 调光则为敏感人群提供更友好的护眼选择。消息称,首批搭载国产 RGB OLED 的机型预计将于明年第二季度集中发布,届时 “1.5K 分辨率 + 超高刷新率 + 极窄边框” 可能会成为新的旗舰机标配,而中端机型的跟进则会让更多用户感受到显示技术升级带来的改变。



热门资讯

更多资讯图条
发表评论
0评